四十多年前的1980年代,正是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学习女排精神,立志振兴中华,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峥嵘岁月。校园里、大街上时而传来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的动人歌声。
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激情向上、蓬勃发展的朝气。
在80年代,考上中专、大学真的不容易,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,具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。中考、高考被戏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作为农村中学能考上几个人,就很好了,有时候,全班一个人考不上也是有的。
或许是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,每年无法负担太多的高考支出费用,很多地方才要实行预考,直接淘汰掉50~60%的学生。很多人上了高中,却没有机会参加高考,预考落榜就意味着止步于考场之外。正式中考(高中入学)录取率30%左右、高考录取率5~8%。之前初二升初三已经淘汰掉很多人,升学率大约在20%,所以,很多人止步于初二、初三年级,能考上高中的学生,已是很聪明的了。
中考为了考中师、中专(小中专),高考为了考本科、大专、中专(大中专),同学们真的是拼了。应届毕业生能考上的凤毛麟角,复读生成为主力军,学校设有复读班,往往复读班成绩好于应届班,考上的人数也多。
有的同学复读一年,榜上有名,有的复读二年、三年,终成正果,据听说我班一个女生复读了8年,仍功亏一篑,真的令人唏嘘不已。
80年代的初中生、高中生真的很努力,不怕苦、不怕累,背着馒头、啃着咸菜,连3分钱一块的豆腐乳也吃不起,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刻苦学习,一年不成,来年再战,屡败屡战,毫不气馁。
结果很多人因家庭困难,因身体欠佳,或因高考录取比例太低(不足10%),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。虽说是榜上有名,脚下有路,但总归也是其人生的一大遗憾。
斗转星移,白驹过隙,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,曾经的、和我同时代的各位复读生,你们还好吗?
致敬!80年代的复读生。